一、客戶簡介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制造、城市綜合開發等,為客戶提供投資融資、咨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攬子解決方案和綜合一體化服務。
目前,中交集團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設計建設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與橋梁設計建設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公司、全球領先的海上鉆井平臺設計公司和設備提供商;是亞洲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公司、中國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資商;中國交建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63位。
二、信息化建設背景及痛點
政策環境
2022年6月,北京市《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中指出,著力推動北京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發數字經濟活力,構建數據驅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數字經濟新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北京標桿”。
2022年12月,《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指出,加快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千兆光網建設,構建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行業深度應用,增強國家通信骨干網絡服務能力。
2023是公司“十四五”承前啟后的一年,公司數字化工作將全面落實公司一屆二次職代會暨 2023 年工作會精神和“高質量發展深化年”活動要求,遵循統籌布局、重點突破、自主可控、支撐發展基本方針,堅持價值創造、整體協同、數據驅動三大導向,圍繞管理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三條主線,按照“六統”策略,建設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全力打造“數智中交”,支撐公司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
社會環境
2021年后,市場提出了生態級數智化的理念,在這階段,市場處于呼喚新理念、新產品的情況,代表產品有低代碼、云原生、中臺、IoT、AI等。2022年我國PaaS市場規模破500億元,隨著PaaS不斷滲透與融合,預計未來五年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48%,2025年將突破2000億元。PaaS平臺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字化工具,能夠提供企業所需的云計算、數據存儲、應用程序開發和管理等基礎設施,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各IT公司也意識到了PaaS平臺的重要性,紛紛推出了各類PaaS平臺,但在工程行業產業數字化領域依然沒有相對成熟的系統,同時各頭部IT企業也在積極營銷PaaS平臺,形成深度綁定。
技術環境
隨著容器、微服務等云原生技術的逐漸成熟,讓云計算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展現。微服務架構正在成為主流的業務架構,大部分的企業在重構現有業務系統和建新業務系統時都選擇了微服務架構,以解決傳統單體架構開發和交付效率低下、無法彈性擴縮容、無法有效能力復用等諸多問題,從而達到快速想要響應需求、支撐業務快速發展目的。容器化技術也成為了企業進行架構升級的關鍵所在。容器化技術可以將應用程序和依賴項打包到一個可移植的容器中,使得應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運行,大大提高了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伸縮性。同時,容器化技術還可以提高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運維成本。
經過多年的行業發展,微服務體系已經比較成熟,企業入門門檻并不高,且行業內已經儲備了一大批具有云原生專業知識的人才,目前是企業進行架構升級的好時機。公司已擁有一批兼具互聯網和工程專業技術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團隊核心專家人員的工程數字化專業經驗均達到 10 年以上,對互聯網行業與工程設計行業的發展及技術動態有著深刻認識,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四、信息化建設規劃
數字底座與數字化目標
分析總結集團對數字化提出的一個目標、三條主線、三個平臺、一個底座、一個抓手。這類比工程建設行業內建設一個數字化大樓,一個目標是屋頂、三條主線是三個柱子。一個抓手就是建樓的管理機制。一個底座就是大樓的地基,它的作用就是通數據、通流程、通接口,能力匯集平臺,就是數字化大廈建設的新“三通一平”。那么如何實現三通一平呢,應該從5個手段:通過架構保障貫徹標準;通過能力集約上架實現成果回收;通過共建共享實現能力開放;通過上下打通實現創新加速;通過國產信創實現安全加固、保駕護航,當前做信創和安全是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做,通過數字底座,即可實現運行在數字底座之上的數字化應用批量實現信創和安全。

數字底座的建設愿景
在建設思維上堅持技術、架構規劃優先貫徹平臺思路、產品思路、堅持開放、共享、融合。把“成為中交集團數字化應用創新的源泉”作為使命。立志成為央國企數字化轉型一流的企業平臺標桿。
量化目標
數字底座建設的量化目標是到2025年前實現:4個提升2個夯實。分別是:服務上線周期縮短30%、運維投訴率降低30%、共享服務消費占比超50%、共享數據納管占比超50%;保持央企信創、安全雙一流;中交云使用占比超50%。
各階段目標
數字底座的近期目標是:數據+協同:鞏固數字底座對管理數字化的支撐。按照3年、3個階段迭代推進:2024年,中交云重點建設中間件、容器云、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建設主要是應用技術中心、研發效能;2025年,重點是物聯網、AI平臺;2026年重點是中交云運營體系的構建,AI的開放平臺和運行支撐。
中期目標是:感知+智能,推廣數字底座、BIM中心對產業數字化的支撐。
長期目標是:實現系統完備、架構完整、自我完善、持續優化;持續完善數字底座、BIM中心、對數字產業化的支撐。
五、信息化建設歷程
第一步:定規范,制定管理標準與規范,制定配套數字標準規范,制定配套數據流程,制定數據接入接口;
第二步:搭平臺,搭建統一的底座平臺,整合現有各系統數據及各個互聯網服務,統一接入、統一管理、統一服務;
第三步:連數據,融合穿透各系統底層數據,基于數字底座應用技術中心,構建統一的感知數據采集與數據管理體系,構建公共專題數據庫,構建數據核心標準規范,建設統一服務平臺、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
第四步:接應用,接入應用,實現業務互通,通過數字底座應用技術中心對外提供服務接口, 為各行業提供方便、快捷、多渠道公共數據發布、智能應用服務、底層配套組件服務,夯實數字底座應用技術中心基礎;
第五步:優服務,基于大數據分析提供精準高效服務,基于數字底座應用技術中心的優勢特點,為政府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產業互聯公司等提供必需的、精準的數據服務;
第六步:系統持續優化、深化應用。
六、信息化建設成果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刻度尺”
通過技術平臺保障統一技術路線:保障技術規劃、架構規劃的執行落地;不符合規范的應用插不到平臺上,通過底座符合架構規范才能與數據、流程聯動。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武器庫”
全面提升數字化建設支撐能力。統一、集中、規范能力開放,數字化建設的能力上求最大公約數,實現共建共享、數字化建設集約化;可迭代、可持續最終實現共性能力集成與開放共享;技術平臺具有彈性和可擴展性,能夠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快速擴展和調整,適應企業的發展和變化實現數字化架構彈性和可擴展。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回收艙”
全面提升數字生態開放共享能力。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生態系統,鼓勵各方參與和合作創新;推動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為企業提供創新和新業務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的支持。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技術平臺能夠支持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包括流程的建模、執行和監控,幫助企業實現業務的創新和優化,橫縱聯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貫通穿透實現業務創新,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增強用戶對數字化轉型的接受和支持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工具,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降低數字化的建設成本,集約化提升效率。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防護盾”
夯實國產信創和信息安全。實現安全自主可控、信創從基礎設施到中間件、數據庫、技術組件、框架的批量支持。數字底座旨在加強企業的信息安全和風險管理能力,確保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安全可靠。
打造數字化轉型的“流水線”
實現研發與運維的聯動自動化、應用與底座貫通的自動化、安全與信創的一體化。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