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戶簡介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院”)成立于1958年,是具有國家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的國際工程公司,擁有“技術和項目管理、投資和運營、工程數字化、知識型產品”四大核心業務,致力于在電力、核能、海洋、綜合能源、網絡信息、市政交通、環境水務、建筑等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二、信息化建設背景及痛點
國家政策和項目數字化管理轉型
廣東院扎實推動項目管理“334”工程建設和“十化”要求走深走實,全面落實QHSE“234”管理要求,推動項目由傳統管理、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全面數字化管理轉變。
信息孤島與管理缺失
企業級PMIS平臺依據企業授權管理,實現了企業總部對總承包項目的職能監控和行政審批。但項目現場及項目團隊,尚缺乏統一的現場協同管理信息化平臺,無法為眾多參建方,包括總承包方、施工單位、設備供應商、設計單位、服務供應商、監理單位、業主單位等提供協同管理工具。以總承包項目為核心,沒有進度、費用、質量、安全等要素的專業管理工具,對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和驗收等項目實施過程,沒有統一的、標準化過程管理平臺,對工程文件產生、流轉和歸檔也缺少集中和系統的管理。
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平需要
設計院總承包項目管理平臺以賦能業務為核心,通過元數據、領域模型、設計器和模板構建平臺支撐層,抽象化核心功能以適配復雜場景。平臺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啟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及多專業(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實現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基于PDCA循環,對進度、費用、質量、HSE等目標進行動態監控。通過集成化協同辦公平臺,集中管理項目流程、文檔及數據流轉,支持移動端應用,提升多方協作效率,確保工程管理全過程可控、可視、可追溯。
三、信息化建設規劃
針對EPC總承包項目過程的信息孤島與管理缺失等問題。廣東院需要對全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建立以總承包管理基本規范、工程行業管理規范要求,以及項目管理基本理論框架為依據,以項目管理標準化為手段,為總承包方項目經理、項目管理團隊及相關參建方提供先進管理工作平臺,實現總承包項目現場多方協同以及項目實施過程的組織、實施、監控等,為項目參建人員提供標準化的流程規范和業務指導,實現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在項目干系人之間的流轉和閉環管理。

五、信息化建設歷程
第一步:雙方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員;
第二步:廣東院組織完成項標、企標制度梳理,新中大根據企標、項標翻譯成系統建設藍圖方案;
第三步:根據藍圖方案,完成系統研發,制定數據準入標準規范;
第四步:分批次完成業務模塊培訓,試點項目投入使用;
第五步:推廣項目運行,同時建立精益指標體系,啟動綜合數據分析系統研發建設;
第六步:綜合梳理解決問題,完成系統驗收
六、信息化建設成果
1)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臺規劃總體思路如下圖,從項目投標階段、到啟動與策劃階段、到執行階段、到收尾階段,建立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的管控體系,貫穿總包項目整個生命周期。
同時規劃四條業務主線:進度主線、成本主線、資源主線、成本主線四個線條涵蓋項目的所有業務范圍,以達到公司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2)實現管理標準、制度、流程規范化管理
將項目管理標準、制度、流程固化到平臺,保證統一的制度、標準、規范在項目現場得到有效貫徹和執行。
3)所有參建方協同管理
全員參與,各參建單位通過平臺辦理所有業務,實現業務協同,,通過線上流程協同處理,促進線下流程審批。

4)系統適應于多種項目類型的管理需要
依據廣東院多年不同類型項目的總包管理經驗為基礎建設,平臺能適應于多種項目類型的管理需要,目前系統已在發電、海上風電、電網、新能源、市政等總承包項目上線應用
5)電子文檔庫,全過程文檔自動歸檔,為數字化移交奠定基礎
基于全過程和全要素,可以快速形成電子文檔庫,線上已閉環的文件,可在文控模塊直接進行電子歸檔,快速向業主方、公司文檔中心、地方城建檔案館進行文檔數字化移交。
6)大數據分析看板,給領導層提供實時數據以便決策分析
將合同、資金、費用、人力資源、設計、采購、質量、HSE、風險等模塊從底層采集的關鍵信息,以綜合報表的形式,通過數據可視化工具進行綜合展示,為項目決策提供客觀、標準、直觀、準確的數據支撐。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