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戶名稱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二、客戶簡介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上海國資中較早實現整體上市的企業,堅持推進科技創新戰略、數字化轉型戰略、服務商轉型戰略。堅持市場優先、深化改革、穩健發展、追求卓越,連續多年位列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前10。目前已實現建筑施工、設計咨詢、房產開發、城建投資、建材工業“五大事業群”全產業鏈協同聯動,城市更新、水利水務、生態環境、工業化建造、建筑服務業、新基建領域“六大新興業務”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再添新引擎,業務和市場遍布海內外。
三、項目建設背景、痛點與規劃思路
1.外部環境: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數字強企戰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指明前進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及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國有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業務形態、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等方面積極推動數字化重構升級”。
上海建工秉持“數字化賦能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戰略方向,在服務國家戰略過程中積極融入數字化思維和技術手段,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將數字化思維貫穿于設計、生產、施工和運維階段,力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環節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與服務,并探索數字化技術與傳統建筑工藝的融合,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生動范本。
2.內在動因
隨著上海建工集團業務板塊的不斷擴張,集團從投資、策劃、設計到建造、運維、更新,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業務較之以往工程建設管理越來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原有的的項目管理系統愈來愈不能滿足項目管理的數字化需求。面對這一挑戰,上海建工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構筑競爭新優勢。集團聚焦核心能力建設,保持傳統業務優勢的同時,培育新興業務市場競爭優勢,并瞄準國際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形成創新轉型的新亮點。
3.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建設現狀:主要體現在其“i.SCG”項目中,該項目已基本實現業務全覆蓋并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平臺包括稅務管理、資金管理、項目管理等多個系統,實現了業財稅資一體化,支持管理決策、業務過程管理和基礎設施支撐,并進行數據規范治理。此外,平臺還涉及統一門戶平臺優化、慧報賬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等,通過集成多個業務系統數據,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存在問題:包括數據分散導致的集約效益不足,以及云上建工場景業務需要跨條線業務數據的打通和聯接。此外,數據的收集、存儲、傳輸、處理等環節需要更規范和安全的管控流程來保障,同時需要從分級分類、數據質量等領域規范數據資源和數據資產的建設、優化和評估。這些挑戰指向了數據管理和集成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通過建立更完善的數據治理機制和提升數據平臺能力來解決。
四、建設歷程
第一步:加強組織保障,成立集團、出資企業、軟件廠商、項目總集方等分工明確、視角全面的項目團隊,壓實責任;
第二步:對各業態試點單位進行需求調研,梳理管理標準化基線,辨識管理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形成系統藍圖方案;
第三步:基于藍圖方案成果,將關鍵管理動作內置系統管控邏輯中,形成系統業務流程和功能;
第四步:依據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盡快見效的原則,以經濟線為核心分批次完成業務模塊培訓,樣板先行,全面推廣。
五、建設成果
1.構建全層級高效協同聯動機制
通過建立統一平臺實現組織拉通、流程貫通、業務閉環和數據穿透,以提高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效率。通過業務驅動打破管理壁壘和數據孤島,實現數據高度共享和業務高效協同。審批流程線上流轉提高了審批效率,同時減少了審批風險。業務閉環確保了數據關聯和端到端的業務管理,而數據穿透則實現了數據的層層追溯和過程監管,為管理者提供了決策支持。
2.實現項目管理全覆蓋建設推廣
項目管理平臺實現了崗位、業態、功能、項目、集成、終端全覆蓋,通過標準化與個性化的結合,提升了管理效率并激發了子企業創新活力。平臺功能全面,覆蓋了項目全過程管理,已成功上線超過10000個在建項目,與多個異構系統集成,實現了數據的高度復用。此外,平臺通過PC和APP的一體化設計,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的便捷辦公解決方案。
3.打造全周期運營管理平臺
實現市場經營、項目策劃、預算管理、簽證索賠、供應商評價、分包清單、合同風控、物資管理和業稅資融合的全周期一體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