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名稱及簡介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5月,1965年8月整建制從北京遷到西安,隸屬于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系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國有骨干科技型企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煤炭系統專業從事煤炭地質與勘探,煤礦安全高效開采地質保障技術、裝備與工程領域唯一具有突出優勢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先進集體”“陜西省先進集體”“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稱號。
項目建設背景、痛點、目標
西安研究院主要業務類型包括了科學研究、四技服務、裝備制造與銷售、工程承包四個方面。項目圍繞煤礦安全開采,以地質為基礎,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和特殊性、類型豐富、區域范圍廣、技術難度大、數量多、金額差異大、周期短等特點,管理難度大。
隨著西安研究院的高質量發展,組織機構、人員、業務范圍和規模等不斷壯大,項目和研究所要處理的業務數據量日益劇增,傳統的管控模式難以實現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實現西安研究院四技服務和工程承包項目工作流、資金流、信息流、管理流等高效運轉,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企業上下游業務的互聯互通、信息的快速流轉。
基于西安研究院信息化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思路,平臺涵蓋了項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管控,主要模塊有市場開發、合同、招投標、資金管理等14個模塊138項業務功能。PM系統以項目為核心、進度為主線、成本為目標,對各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差異化管理,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管理;通過與MDM、SAP、OA等系統的數據交互聯動,業財融合,確保靜態數據與動態數據溯源的唯一性、安全性與準確性,構建院、所、項目三級技術工程項目全過程全要素管理體系。
簡要建設歷程

第一步:雙方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員;
第二步:業務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完成調研報告藍圖方案設計;
第三步:根據藍圖方案,完成系統研發,分批進行系統功能驗證及功能優化;
第四步:分批次完成業務模塊培訓,試點項目投入使用;
第五步:推廣項目運行,同時策劃系統集成財務融合,啟動業財融合方案論證梳理
第六步:完成業財接口開發(MDM、OA、SAP等系統),業財上線切換完成;
第七步:完成系統驗收
第八步:系統持續優化、挖掘新需求開展二銷工作。
建設成果總結

圖 PM系統項目全過程管理規劃圖
西安研究院的PM系統充分結合企業現狀和項目特點,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進行了大量的功能開發和二開改造,量身定制,打造了一套研究院特色的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PM系統在西安研究院的應用,打破信息壁壘、實現部門間信息實時共享、高效協同,助力企業發展,成效顯著。
(一)閉環管理見實效
PM系統構建了院、所(中心)、項目三級管理模式,對項目進行分類分級管理,打破信息壁壘,部門間信息共享及高效協同,消除地域影響,拓寬管理幅度,業務線上高效流轉、可留痕、可追溯、可查詢,閉環管理,實現業務數據到財務核算數據的自動流轉、自動記賬,提高項目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數據決策筑基石
1.系統內建立報表體系,報表體系分為院、所、項目三級看板,從看板可以穿透到報表、業務表單界面,數據層層穿透,追根溯源;與BI集成,充分提取、展示、挖掘數據價值,提升決策效率和能力。
2.項目建設人員各司其職,及時錄入業務信息,通過流程和關鍵節點管控,項目的執行過程也是各類業務數據不斷積累、生長的過程,逐漸形成項目信息、知識、經驗的數據庫,實現項目過程管理數字化,夯實西安研究院數字化轉型基礎。
(三)業財融合促發展
業財融合平穩運行對數據的合規性、準確性、及時性有極高的要求,準確定義數據標準,建立嚴謹的數據轉換規則,使得業務財務數據合法、合規,消除了人為操縱數據的現象,保障了從業務到財務數據的準確性。為了實現業財融合,財務倒逼業務,規范業務活動,促進企業發展。
(四)精細管理控風險
用財務的標準管控業務,完整性、合理性、真實性等有了更充分的審核和監督依據;通過PM系統邏輯層級的設定,對無法滿足上下級交互進行約束,消除了過程辦理的隨意性;通過對應收賬款、成本、工期等業務設置預警功能和流程中固化控制關鍵節點等手段,實現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水平。
(五)數據展示分析(部分核心報表)

院數據分析

所數據分析

項目數據分析

項目臺賬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