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戶簡介
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水電九局”)成立于1958年,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世界500強企業第100位)中國電力建設集團重要成員企業,集施工、設計、科研、投資于一體,擁有資質的數量和類別在國內建筑類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具備“雙特”“三壹”“四甲”等資質。
中國水電九局聚焦“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治理、綠色砂石礦山及建材、城市建設與基礎設施”四大主業,培育軍民融合、城市區域性綜合開發等戰略性新興業務,穩健開展投資業務。業務分布在全國近30個省份和全球20多個國家,具備一體化設計施工能力和多元化集群發展優勢,擁有全產業鏈集成、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二、信息化建設背景及痛點
水電九局自2013年起推行并使用i6P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經過五年的沉淀積累,在公司內部已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及理念,為此次i6P升級到i8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升級優化應用實施,系統將突出快速見效、簡單易用、效率提升為核心思想。梳理中水九局現有信息化應用,優化管理流程減少流轉節點提升管理效率,突出優化信息化價值大的業務功能模塊重點建設,經濟業務為主線,成本管控為目標的管控模式。最終,借助于本次升級i8全新的決策分析平臺,通過完善的報表與圖表化數據展示方式,真正發揮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價值。
三、信息化建設規劃
經過歷年信息化建設,公司信息化管理建成了‘總部-二級單位-項目部’三個層級的結構管理體系,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層層管控,層層職責分工。本次深化實施重心在于以項目收支業務管理為主線,成本管控為核心,有效見效為目的的信息化應用方案,重點業務控制權限集中至總部管理部門管控,一般業務控制權限下放至二級單位及項目部,自行管理把權。在之前i6P的基礎上,進行升華、重構,針對事務型業務部門表單進行定制化開發,做到更加靈活、更加簡潔、更加統一。將企業以成本管理為主線的業務進一步納入信息化管理,加強業務間的聯動、協作、管控、預警、分析能力,進而強化中水九局的內控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信息化建設歷程
第一步:確立方向擬定草案,客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特級資質對信息化系統的考核要求,初步決定升級公司內部i6p綜合項目管理系統,搭建并推行i8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第二步:項目啟動后,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及調研。整個調研工作在一個月內完成,調研輸出成果為:定制水電九局信息化深化應用方案、確定水電九局信息化建設藍圖、以及實施計劃。
第三步:系統平臺搭建,系統平臺的搭建主要分為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將企業現有的主要業務模型通過合適的建模方法描述出來,通過與軟件現有功能和開發能力進行對比,進一步優化業務模型,最終將業務模型信息化,變為可以在信息系統平臺實現的業務模型。
第四步:系統開發完成后,進入系統培訓推廣工作。制定下級部門對下級部門負責制度完成大規模系統應用培訓,并依先上線試運行、新舊系統按時切換的原則,保障系統順利上線;
第五步:深化應用,在系統上線運行之后,在長達三個多月的持續跟蹤反饋運行情況,排查問題、深度優化及改進,使得信息系統與實際業務更加緊密結合。
六、信息化建設成果
合同管理
實現了建造合同的全過程實時跟蹤,對下一階段的收款提供一定數據支撐;對項目成本的過程動態管控,在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成本實時管理,自動歸集,提高了成本歸集的精確度,對項目過程中存在的成本風險及時掌控處理;對分包合同執行過程及時掌控,對分包合同的完成比例、付款比例實時分析,以降低項目風險;多部門之間的數據實時共享,減少溝通成本。
物資管理
實現了采購合、租賃合同的全過程實時跟蹤,對下一階段的收款提供一定數據支撐;對項目物資的過程動態管控,能實時監控項目實施過程材料的耗用情況,控制材料分析;優化了物資庫信息,在達到管理目的的前提下大大提供了項目部數據錄入的效率。
財務管理
通過合同應收、合同收款、主營業務收入等數據的關聯,實時全面的反應了整個項目的收入情況;項目費用及其他成本的進入,全面的體現了整改項目的成本情況;實現了公司內部管理費用的使用情況分析,為后續全面預算提供了數據基礎。
協同辦公
通過對各部門業務的整合梳理,流程優化再造,界面精簡重構,大大提高了公司業務處理效率,改善了員工工作‘軟環境’,降低了各部門協作溝通的成本。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