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戶簡介
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二冶)成立于1956年,是國家“一五”時期為建設包鋼而設立的國有大型建筑施工企業,是世界500強——中國五礦及中國中冶旗下的核心骨干子企業,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駐區央企建筑單位。按照“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以建筑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城市綜合開發能力、創新驅動能力,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國際綜合服務承包商,實現為用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回報、為員工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企業宗旨。中國二冶目前擁有建筑工程、冶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4項,及一級資質多項。
二、客戶評價
通過項目管控平臺的搭建與實施,平臺在市場管理、工程管理、經營管理、物資管理、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等關鍵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平臺通過實時監控項目進展,并利用多維度報表分析,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風險,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通過該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簡化了管理流程,使得項目能夠更加精準、高效地實施。
三、信息化建設背景及痛點
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需要企業精益化管理
2024年,中國五礦及旗下中冶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號召,深入貫徹中國五礦《信息化戰略與規劃》中的信息化建設要求,并緊密依據中冶集團《中冶集團信息化與數字化體系建設工作報告》的指導思想,全面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引領行業變革新風尚。在此背景下,中國二冶集團緊隨國家發展導向,積極投身于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之中,并完成項目管控平臺建設。此平臺旨在通過優化信息系統架構,推動數據資源共享,和高效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為企業穩健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建設背景痛點
(1)企業成本管控能力不足
隨著項目數量的增加,項目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在上升,導致企業在成本管控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成本管理無法有效覆蓋各類項目,存在成本控制不嚴、預算超支等問題。
(2)缺乏風險預警機制
由于項目多樣化、生產周期長,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種類增多,且風險可能在項目不同階段顯現。缺少統一和及時的風險預警機制,導致企業在面對突發風險時反應遲緩,影響項目的順利推進和成本控制。
(3)缺乏統一的“數據集中與共享”體系
企業內部各部門和項目之間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數據沒有實現有效共享,導致管理層無法及時獲取準確的項目數據。數據的分散存儲和管理方式,使得信息傳遞和決策依賴人為干預,效率低下,容易產生決策滯后或信息錯誤。
(4)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不足
盡管行業內對信息化管理工具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公司在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和部署上仍顯薄弱。企業未能通過有效的信息化工具來實現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監控和管理,導致管理效率低、問題解決不及時。
(5)多級管理架構下信息傳遞不暢
企業采用的多級管理架構使得項目信息從前端到決策層的傳遞速度較慢,且可能失真或滯后。對于決策層來說,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項目信息,導致決策支持不充分,影響了整體管理效能。
四、信息化建設規劃
根據中國二冶信息化發展現狀及管理要素需求,搭建一個高效、靈活和易擴展的企業級數據展示系統,并通過該平臺展示管理業務所需的全部數據,并通過數據集中化展示,樹立數據的標準性,并通過數據集中管理展示深化分析要素數據的需求,保障各項業務管理數據的完整性。
以公司“數據集中管理展示系統”建設為先導,要求公司各項目部及各業務管理部門切實地通過系統進行對應管理,提升系統數據項、數據規范的應用,通過建立標準的數據上傳考核體系,對項目及職能部門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評價。
以數據匯總、集中展示為主線,數據智能分析為核心,貫穿項目部及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集中管理展示平臺的數據需求為推手,建成以成本管理為核心,合同管理為主線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以項目策劃為引領指導項目執行和管控,以考核評價為抓手落實各項管理目標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以滿足項目的“立項及投標、合同管控、資源管控、目標管控、生產實施管控、目標終結考核后評價”六大關鍵管控點,實現進度方面對工程技術資料、工程結算資料和工程收款與形象進度的三同步,實現針對成本費用方面的投標報價、標后預算、項目結算三算對比,保障資金的收支平衡,最終實現公司經營活動的全面可見、可控,高效、務實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最終建成以業務流為主體,數字互聯、協同高效、創新融合、專業服務的項目管控平臺信息系統。
五、信息化建設歷程
第一步:雙方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落實責任部門、責任人員;
第二步:中國二冶組織完成項標、企標制度梳理,新中大根據企標、項標翻譯成系統建設藍圖方案;
第三步:根據藍圖方案,完成系統研發,制定數據準入標準規范;
第四步:分批次完成業務模塊培訓,試點項目投入使用;
第五步:推廣項目運行,同時建立精益指標體系,啟動綜合數據分析系統研發建設
第六步:綜合梳理解決問題,完成系統驗收
第七步:系統持續優化、深化應用
六、信息化建設成果
“三級”覆蓋
中國二冶集團項目管理平臺實現了集團、二級公司、項目部,全項目業務類型覆蓋、全管理模式覆蓋。
“七項”管理
截至目前,中國二冶集團在信息化系統內置完成市場、工程、經營、招采、資產、質量、安全七大模塊管理。完成所有專業模塊的制度、表單、流程的可視化集成與融合,真正實現了“從標準化管理到智能化信息,逐步優化流程與決策。”。
“全過程”精益化管控
按照精細、科學、客觀的原則,在業務關鍵環節的基礎上,按照指標特性、管控等級、考評周期、考核導向、獎罰尺度等5個維度,在各業務表單完成精益指標內置;同時建立實時監控臺賬進行數據準確性、及時性核實,實現項目經濟成本全過程的精益化管控。
多系統對接融合
通過實現異構系統集成,包括宏景人力系統、五礦供應鏈系統、中冶賦能中心系統、輕推應用系統、輕筑系統和安全管理系統,實現了多系統數據互通,提升了數據共享性,打破了信息孤島。通過控制客商往來和規范流程,推動了各類信息的高度集成與共享,有效提升了系統協同效率和管理水平。
官方客服企微
新中大服務號
建聞訂閱號
工程匯